在季节交替、气温骤变的日子里,稍不注意就容易被感冒 “偷袭”。
本篇文章总结了一系列应对感冒的实用小茶方,这些茶方取材方便,制作简单。若您想寻找缓解感冒症状的自然良方,不妨将这篇文章关注收藏起来。让这些小茶方成为你对抗感冒的得力助手。
1、白芷菊花茶
【组成】 白芷9g,菊花9g。
【制法】 将上药共研末,以沸水加盖冲泡10~15分钟,即得。
【作用】 疏风清热止痛。
【应用】风寒型感冒、偏头痛等。
【用法】每日1剂,代茶频饮。
2、菊花茶
【来源】《中国药膳大辞典》
【组成】 菊花5g。
【制法】 将菊花放入杯中,以沸水加盖冲泡5 ~10分钟,即得。
【作用】 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平肝明目。
【应用】 风热型感冒。
3、加味菊花茶
【来源】《百病饮食自疗》
【组成】菊花5克,蝉蜕3克。
【应用】风热,发声不扬,其声重浊,咳痰黄,口燥喉干或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用法】沸水冲泡菊花,另煎蝉蜕,取汁,兑入菊花茶,代茶饮。
4、夏菊茶
【来源】《中药临床手册》
【组成】夏枯草、野菊花各15克。
【应用】流行性感冒。
【用法】共为粗末,煎水取汁。代茶饮,连服3~5天。
5、香薷饮
【组成】 香薷10g,厚朴5g,白扁豆5g。
【制法】 将香薷、厚朴剪碎,白扁豆炒黄捣碎,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
【作用】 解表清暑,健脾利湿。
【应用】 适用于夏季感冒,夹暑湿证。
6、桑菊薄竹饮
【来源】《广东凉茶验方》
【组成】 桑叶、菊花各5g,苦竹叶、白茅根各30g,薄荷3g。
【制法】将上药放入茶壶内,用沸水冲泡温浸10分钟即可。
【作用】 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清心利尿。
【应用】 风热感冒见身热不甚、微恶风寒、咽干口渴、咳嗽的人群。
7、桑菊薏仁茶
【来源】《夏季节气养生药膳指南》
【组成】 桑叶0.8g,菊花0.5g,薏苡仁1.2g,白芷0.5g,茯苓1g,陈皮0.5g,紫苏(叶)0.5g。
【作用】疏风解表、化湿运脾。
【应用】 脾胃不和、湿盛肥胖、久坐之人,或有头昏脑胀、浑身发困、恶心反酸、腹胀纳差、舌胖大或苔白厚等症状者。
【用法】开水冲泡后即可饮用。
8、桑叶枇杷茶
【来源】《中药临床手册》
【组成】 野菊花、桑叶、枇杷叶各10克。
【应用】流行性感冒,咳嗽,咳吐黄痰等症。
【用法】共为粗末,水煎,取汁。代茶频饮、连服3~5天。
9、桑叶菊花饮
【来源】《中国药膳大辞典》
【组成】桑叶、菊花、薄荷、甘草各10克。
【作用】辛凉解表
【应用】外感风热,头痛发热,咽红肿痛,咳嗽少痰,口干微渴。
【用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10、桑菊豆豉饮
【来源】《百病饮食自疗》
【组成】桑叶、菊花各10克,豆豉6克。
【作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应用】风热感冒,身热微恶风,头痛,咳嗽,咽痛,口干等症。
【用法】水煎取汁,代茶饮。
11、桑菊香豉茶
【来源】《中国药膳大辞典》
【组成】桑叶、菊花、香豉、梨皮各6克。
【应用】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渴,舌红苔白,脉数。
【用法】水煎,取汁。代茶饮。
12、桑菊浙贝茶
【来源】《中国药膳大辞典》
【组成】桑叶10g,菊花5g,浙贝母5g。
【作用】疏散风热,化痰止咳。
【应用】风热型感冒,风热犯肺型急性气管炎、急性支气管炎等。
【用法】共研为粗末,以沸水加盖冲泡片刻即得。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13、桑菊薄竹茶
【来源】《验方》
【组成】桑叶、菊花各5克,薄荷3克,苦竹叶30克。
【应用】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目赤,喉痛,舌红苔黄等症。饮后避风、寒。
【用法】开水冲泡1分钟。随时趁热饮。
14、银草蓝僵茶
【来源】《中西医结合治疗手册》
【组成】银花10克,甘草3克,板蓝根30克,僵蚕10克。
【应用】风热感冒。
【用法】水煎,去渣,取汁。代茶饮。
15、双花饮
【来源】《中国药膳大辞典》
【组成】银花 30克,山楂10克,蜂蜜 250克。
【作用】辛凉解表
【应用】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口渴。
【用法】银花、山楂置锅内,加水烧沸后煮30分钟,滤出汁,如上法复取汁后,合并2次药液,入蜂蜜搅匀,代茶饮用。
16、金花苏叶茶
【来源】《中国药膳大辞典》
【组成】茶叶、金银花各9克,苏叶、薄荷各6克。
【应用】感冒,咽痛。
【用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17、葛根茶
【来源】《长寿之道》
【组成】 葛根30g。
【制法】 葛根加水适量,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即得。
【作用】 升阳解肌、除烦止渴。
【应用】风热感冒,肝阳上亢型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及饮酒过度等。
18、紫苏叶茶
【来源】《中国药膳大辞典》
【组成】紫苏叶16克,红糖适量。
【应用】感冒风寒初期
【用法】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19、姜糖苏叶饮
【来源】《本草汇言》
【组成】 生姜3g,苏叶3g,红糖15g。
【制法】 生姜切丝,与紫苏叶同置杯中,加盖冲泡5~10分钟,放红糖搅匀。
【作用】 解表散寒,和胃宽中。
【应用】风寒感冒见发热、恶寒、头身痛者;对胃肠型感冒(同时患有恶心、呕吐、胃痛、腹胀等)的人群更为适宜。
【用法】每日2次,趁热服。
20、苏羌茶
【来源】《中国药膳大辞典》
【组成】紫苏叶、羌活、茶叶各9克。
【应用】感冒风寒,恶寒发热,无汗,肢体酸痛。
【用法】共为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日1剂。
21、二苏太子参茶
【组成】紫苏叶9g,紫苏梗9g,太子参6g。
【作用】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应用】风寒型感冒等
【用法】三药研粗末,沸水冲泡20分钟。
22、辛夷花茶
【来源】《全国中草药汇编》
【组成】辛夷花2克,苏叶6克。
【应用】感冒头痛,鼻塞流涕,急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
【用法】日1剂,代茶饮。
23、薄荷茶
【来源】《普济方》
【组成】 薄荷叶30片,生姜2片,人参5g,生石膏30g,麻黄2g。
【制法】5药共为粗末,水煎,滤汁。
【作用】 益气解表、疏风清热。
【应用】 体虚或年老者风热感冒,有发热头痛、咽喉肿痛、咳嗽不爽等。
【用法】 代茶饮。
24、杏仁茶
【来源】《中国药膳大辞典》
【组成】 苦杏仁、上白粳米各6克。
【作用】 止咳定喘、润肠通便。
【应用】 伤风感冒引起的咳嗽气喘痰的人群、老年人或产后血燥津亏大便秘结的人群。
【用法】 代茶饮。
25、姜茶
【来源】《中国药膳大辞典》
【组成】生姜、草茶各等份。
【应用】感冒风寒或雨淋水浸之后引起的畏寒发热,腹部冷痛;血管硬化,高血脂等症。
【用法】切碎,如粟米大,加茶煎。每服6克,代茶饮。
26、生姜红糖茶
【来源】《验方》
【组成】 生姜3片,红糖适量。
【作用】 解表散寒。
【应用】 发热恶寒、头痛身疼、鼻流清涕、舌苔薄白、舌淡红、脉浮紧者。
【用法】 代茶温饮。
27、姜葱陈皮水
【组成】葱白连须3根、生姜3片、川陈皮1个、红糖适量。
【应用】1. 调理风寒感冒。2.祛风寒,通鼻塞。
【用法】葱白、姜片、陈皮、红糖置杯中,沸水冲泡,闷10分钟后饮用。
28、罗汉果饮
【来源】《中国药膳大辞典》
【组成】 罗汉果20g。
【作用】 止咳化痰、清热凉血、润肺滑肠。
【应用】 伤风感冒、咳嗽痰多、肠燥便秘、慢性支气管炎。
【用法】 温服。
29、清咽茶
【组成】 白柿饼35g,罗汉果7g,胖大海10g。
【作用】 清热利咽、润肺止咳。
【应用】 慢性咽炎见咽部干痛或刺痛、干燥灼热的人群。
【用法】 每日2-3次,代茶饮。
30、刀豆茶
【来源】《中国药膳大辞典》
【组成】刀豆根30克,红茶3克,黄酒适量。
【应用】 头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痛加,呈发作性,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
【用法】水煎数沸,不拘时,代茶饮。
31、大头陈茶
【来源】《中国药膳大辞典》
【组成】大头陈15 克。
【应用】预防流行性感冒。
【用法】煎汤,去渣,代茶频饮。
32、大青根茶
【来源】《中医药研究资料汇编》
【组成】大青根32克,淡竹叶15克,桑叶6克,栀子15克。
【应用】麻疹以后之烦乱,咳嗽痰多。
【用法】水煎,取汁,去渣,代茶饮。
33、大青叶茶
【来源】《中药临床手册》
【组成】大青叶15克。
【作用】清热解表
【应用】感冒,温病热盛烦渴等症。
【用法】上药切碎,沸水冲泡,代茶饮,连用3~5天。
34、大青忍冬茶
【来源】《中国药膳大辞典》
【组成】大青叶、忍冬藤各 30克。
【作用】清热解表
【应用】病毒性感冒所致之咽喉肿痛。
【用法】共研粗末,煎水,取汁。代茶饮。
35、复方四季清茶
【来源】《家用中成药》
【组成】四季青叶、大青叶各50克,防风、紫苏叶、荆芥各25克。
【应用】四时感冒风寒、风热。
【用法】共为粗末,用纱布分装,每袋10~15克,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次1袋。
36、清暑祛湿茶
【来源】《中国药膳大辞典》
【组成】鲜扁豆花、鲜荷叶、鲜玫瑰花各5g。
【作用】清暑祛湿
【应用】暑湿感冒。
【用法】荷叶切丝,与扁豆花、玫瑰花置入容器内,加水500mL,煎成汁,加适量冰糖,代茶饮用。
37、山腊梅茶
【来源】《中国药膳大辞典》
【组成】亮叶腊梅叶(山腊梅叶)6克。
【作用】清热解表
【应用】感冒及流行性感冒。
【用法】开水浸泡或煎沸待温备用,代茶温饮,不拘时。
38、水翁花茶
【来源】《全国中草药汇编》
【组成】水翁花5~10克。
【作用】散寒解表,消积导滞
【应用】夏季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食滞不化。
【用法】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39、龙眼叶茶
【来源】《常用中草药手册》
【组成】龙眼叶10~15克。
【应用】防治流感,感冒。
【用法】水煎,滤渣,取汁,代茶饮。
40、白菜绿豆茶
【来源】《验方》
【组成】白菜根茎头1个,绿豆芽30克。
【应用】外感温热之邪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口干,无汗等症,饮此茶取微汗。
【用法】白菜根茎头切片,同绿豆芽同煎,取汁。代茶温饮。
41、防风甘草茶
【来源】《中国药膳大辞典》
【组成】防风6克,甘草3克。
【应用】四时感冒轻症,预防感冒。
【用法】共为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日1剂。
42、连翘茶
【来源】《中药临床手册》
【组成】连翘15克。
【应用】时行感冒,症见发热口渴咽痛等。
【用法】捣碎,水煎。代茶频饮。
43、忍冬藤茶
【来源】《中国药膳大辞典》
【组成】忍冬藤(带叶或花,干者)30克(鲜者 90克)。
【应用】四时外感,发热口渴,或兼肢体酸痛者。
【用法】煎汤。代茶频饮。
44、柴芦茶
【来源】《中国药膳大辞典》
【组成】柴胡6克,芦根15克。
【应用】麻疹流行期的预防。
【用法】共为粗末,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45、豆豉茶
【来源】《本草纲目》
【组成】淡豆豉10g,葱白7根。
【应用】感冒风寒初期
【用法】沸水冲泡,代茶饮,以得汗为度。
注:文中所提及的知识仅供学习交流,若需用时请在专业人士指导下使用。
版权声明:
转载请标注来源:本草手札(gh_863a94236bac)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